2024年11月18日
大选过后,投资者气氛依然良好,美股在再前一周急升后保持稳定。信贷息差回落至历史性的狭窄水平。潜在政策变动(包括降低企业税率和放宽监管)为市场带来新的催化剂。这能否延续美国优于其他市场的走势?
预期2025年美国经济增长溢价仍会收缩,利润增长将于全球更加平均地分布。欧澳远东(EAFE)和新兴市场股票仍有重大估值优势,意味任何胜预期的消息,均可能为市场表现带来双重利好作用。
但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使环球前景受压。因此,在行业和因子层面上扩大的可能性较高。美国方面,我们看到市场准备好聚焦科技业以外的领域,本季金融和能源行业在监管改革前景下表现强劲。在现时通胀依然高企、降息周期收窄和经济扩张的环境之下,于环球股市受到忽略的领域(如价值股)或可从后赶上。在2025年,多元因子及多元行业的方针或可发挥作用。
过去一年,政策利率预期大幅波动;美国可能转向通胀性的财政政策,再次令美联储维持偏高利率较长时间的可能性提高,而证券化信贷有望从中受惠。
证券化信贷具有浮动利率性质,在经济周期的走势有别于其他资产类别,同时可提供另一个获取经风险调整回报的来源。这令证券化信贷成为过去两年表现最佳的固定收益资产类别之一,而预期2024年亦可保持强劲表现。
对资产配置者而言,固定收益向来属理所当然的股票投资组合多元化工具,原因在于两者一般并不关连。但利率偏高较长时间的可能性再次浮现,随着两种资产的相关性增加,传统股债投资组合有再次面临威胁的风险。
而证券化信贷与一般固定收益的关连性较低,与股票的相关性亦低于企业债券,这或可令其成为多元资产投资组合的选择。由于起步入息水平高和证券化信贷息差扩大(对比过去),这两项因素或可于未来为投资者创造吸引的潜在总回报。
整体而言,2024年是通胀回落、增长强韧及企业利润等消息利好的一年。各国央行成功做出政策转向,全球展开降息周期。但由于财政政策仍然积极、环球贸易出现新的不确定性,加上地缘政局紧张导致商品价格波动,市场对通胀的忧虑或会在2025年持续更长时间。
虽然如此,共识预测为成熟和新兴市场的通胀率将在明年逐步向下,惟预期一些新兴市场的步伐会较慢,尤其是拉丁美洲。例如巴西是最早加息应付疫情后通胀的国家之一,其后率先带领环球宽松周期,但其政策官员于10月被迫加息0.5%以应付通胀再现。区内国家如墨西哥和智利等亦面对类似压力。整体而言,全球绝大部分主要经济体的通胀在中期内将企稳于2-3% 区间,但预期地区之间将存在差异。因应各个地区经济的特殊情况,有充足准备的投资者或可获得潜在回报。
本次新计划是在中国立法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后推出,方案规模达人民币12万亿元(1.7万亿美元),旨在解决地方政府的长期“隐性”债务,当中大部分涉及3-5年期债务置换计划。
投资者最期望推出支持中国房地产行业和消费开支的消息。债务置换计划的直接增长刺激作用有限,但对修复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而言仍是值得欢迎的一步。
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会制定进一步的财政刺激计划。有关宏观经济目标和政策的更多详情将可能在明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公布。整体而言,中国政策官员目前将保持渐进方针,提供刚好足够的支持让投资者有信心“未来将有更多措施”,并为2025年及其后保留一些财政政策的弹药。
英国十多年来经济增长低迷,令其资产估值大幅折让。例如股票的远期市盈率只有约12倍。大型股富时100指数的平均股息收益率为4.1%,而总股东收益率(包括回购)为6%。数字几乎是标普500指数的两倍。即使计及行业差异及科技业的比重明显偏低,英国股票的估值似乎仍然不高。
研究指出,随着利率下降,领先的收益率或会更具吸引力,有利英国股市。
不过,英国仍面对隐忧。若环球增长放缓,或会打击英国股市。国内经济挑战、英国央行宽松政策更为进取的风险,以及外汇走势持续可能引致波动。
过往表现并非未来回报指标。息率水平不获保证,日后可升或可跌。仅供参考,不应视为投资特定国家、产品、策略、行业或证券的建议。所表达的任何观点均截至编制为止,如有更改,恕不另行通知。
数据源:汇丰投资管理。Macrobond、彭博及Datastream。数据截至2024年11月15日(英国时间上午7时30分)。
重要事件及数据公布 |
数据源:汇丰投资管理。数据截至2024年11月15日(英国时间上午7时30分)。仅供参考,不应视为投资特定国家、产品、策略、行业或证券的建议。所表达的任何观点均截至编制为止,如有更改,恕不另行通知。
市场回顾 |
风险市场保持稳定,投资者消化美国总统大选结果的潜在政策影响;美元指数走强。核心政府债券个别发展,财政和通胀忧虑拖累美国国债。美股回软,对利率敏感的罗素2000指数落后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;第三季盈利表现参差。道琼斯欧洲50指数升幅温和;尽管日圆兑美元减弱,日本日经225指数回落。新兴市场股市普遍下跌,受科技股疲弱、中国内地增长担忧及地缘政局忧虑持续影响。恒生指数和韩国Kospi指数受较大打击。上证综合指数和印度Sensex指数亦走弱。商品方面,美元走强和供应过剩担忧持续,导致油价下跌。金价和铜价下行。